天天快报!时评|保护未成年人,不能只靠“自觉”
(资料图片)
近日,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召开会议研究部署加强短视频管理、防范未成年人沉迷等工作。而在这之前,未成年人玩网络游戏受到严格限制,2021年8月30日,国家新闻出版署下发通知,未成年人每周只有三小时游戏时间。无论是这次短视频问题,还是上次网络游戏问题,总有人认为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是自控能力差,不应系统限制,然而真的是这样吗?
远离网瘾,不能靠未成年人“自觉”
几十年来,青少年喜欢玩的东西一直在变,武侠小说、游戏机、电视、电脑、手机……手机的问题在于它包含了前面所有,可以用它看小说、看视频、玩游戏,甚至它还可以帮你找答案、写作业,让你有足够的时间做前面的那些事情。可以说,当一件事物成瘾性足够强的时候,仅靠自控能力是不行的。
曾经网络游戏被指“电子海洛因”、“精神鸦片”,那么问题来了,“毒品”成瘾能靠自控解决吗?诚然,网络游戏、短视频危害肯定不能和“毒品”相提并论,这里想表明的是,如果一件事物让个别人成瘾,那是个别人的问题;而一件事物让许多人成瘾,那这件事物至少应该引起关注。特别是,这件事物让许多未成年人成瘾,更应该引起重视。
远离网瘾,更不能靠厂商“自觉”
为什么现在的短视频、网络游戏那么容易沉迷?厂商其实难逃其咎,就拿现在短视频的推送模式来说,大数据会根据用户的喜好来推送对应视频,这些数据包括但不限于三秒停留率、五秒停留率、完播率、复播率、评论回复点赞收藏……在大数据能做到真正的“千人千页(面)”,用户喜欢什么推什么,沉迷于什么推什么。
当然这很正常,厂商毕竟是要赚钱的,用户停留的时间越长,看广告的时间就越多,厂商获得收益的机会也就越多。虽然现在许多厂商打着“健康”、“保护青少年”的口号,但这些口号大多停留在“说说而已”上,实际行动要么没有,要么形同虚设:例如短视频平台虽然有青少年模式,然而开不开全靠用户自觉,这些短视频平台没有强制实名认证,甚至无需登录就能看。很显然自己管自己是不行的,因为管住了是要亏钱的,做生意哪有自己找亏损这种事。
用户沉迷于网络,对厂商来说是有利的,即使这个用户是没有消费能力的未成年人,未成年人总会长大,总有赚钱的那天,毕竟可以从小培养嘛。所以说,未成年人沉迷网络,其实就是一场拔河游戏,厂商一定会将未成年拉向网瘾一侧,而指望未成年人自己回拉是不靠谱的,所以只能指望政策将他们往回拉了。
扬子晚报/紫牛新闻记者 姜天圣
校对 李海慧