跟着大厨解锁花式吃法,不到端午都不知道杭州人这么爱吃黄鳝
昨天写了端午节“五黄”中的黄鱼,今天就接着写“五黄”中的黄鳝。
杭州人的“不时不食”是上名堂的,为什么要在在端午节期间吃黄鳝?一方面是名字里带着黄,另外一方面也是这个时间段的黄鳝是比较肥美的,素有“端午黄鳝赛人参”的说法。
(资料图)
一直以来,黄鳝受到了江浙人的深度喜爱,淮扬菜里有软兜长鱼、炖生敲,杭州人对黄鳝的烹饪方法则包括咸肉蒸黄鳝、红烧鳝段、鳝筒汤等等。我还记得小时候,家里如果哪天吃黄鳝,也算是改善伙食了,但我对它始终爱不起来,觉得它有很重的土腥气,放再多的大蒜也盖不住啊。
现在吃得多了,也渐渐明白:没有不好吃的菜,只有没做好的菜。
上周,我们特邀里园·八角杯的主理人杨师傅,在直播间里演示了五种黄鳝的做法。这是网红级主厨杨师傅的直播首秀,展示了他在老杭州菜基础上创新的鳝卷肝花、瓜姜老豆腐炒鳝丁、霉菜梗黄鳝汤,以及传统的宁式鳝丝、虾爆鳝,五个菜一气呵成,高超的烹饪技艺让围观群众赞叹不已。
自开业以来,里园·八角杯就以菜好吃、座难订出名,在杨师傅的拿手菜里,不但有椒香鳗鱼、锅贴鱼片,还有爆双脆。今年杨师傅推出了新菜鳝卷肝花,说这个菜是由传统名菜烹肫肝演化而来。
在我看来,鳝卷肝花好比是爆双脆的B面“爆双嫩”。刀工是一样的精细,黄鳝切出十字花也就罢了,就连柔软无力的猪肝,也被“精雕细琢”了一番。
看着那类似爆炒腰花时常见的稻穗花,我嘀咕了一句“这么像腰花,为什么不用腰花呢”,杨师傅回:“用腰花有什么意思?就是因为猪肝切起来难啊。”
毫无疑问,杨师傅您是在炫技,我有证据的。看这两样经过10秒左右的爆炒,淋上事先勾好的碗芡(就是把准备好的调味料,淀粉以及水兑在一起,搅匀之后对菜肴进行勾芡,适用于速度极快的爆炒),黄鳝花和猪肝花就让人傻傻分不清了。
第一次吃这个菜的时候,朋友说就像是开盲盒,不晓得夹上来的是黄鳝还是猪肝。我才知道原来身边有好些人原本是不吃猪肝的,但她们都说“杨师傅的这个猪肝例外”。它柔嫩、入味,没有一丝丝的内脏气息。
瓜姜豆腐对我来说是个新鲜菜名,杨师傅说这是他小时候,他奶奶烧过的菜,那时条件不好,酱瓜、毛豆、老豆腐、生姜末,炒一炒就是很清爽的下饭菜,现在就趁着端午,就加点黄鳝丁“改善”一下吧。
每个大厨都有自己的虾爆鳝做法,杨师傅的鳝段油炸后就直接装盘了,然后浇上芡汁、点缀几颗河虾仁。如此,外脆里嫩的黄鳝在酸甜汁的加持下,竟变得文艺起来。
宁式鳝丝或者也叫响油鳝丝,它的做法很是讲究,杨师傅说要选择小个头的黄鳝,前期的准备工作是把黄鳝放水里氽一下去除表面的粘液,再划个去骨的鳝丝。
我以前看过相关的教程,说做响油鳝丝需要小火焖三分钟左右,而杨师傅之前已经把黄鳝氽过了,就直接改用爆炒。
虽说焖的过程省略了,但在炒的时候还是依照传统,用了菜油混合猪油。快手炒过以后装盘,在鳝丝中间挖个小洞,加胡椒粉,顶上放了红椒丝、姜丝、葱丝,淋上麻油,最后再淋以响油,“刺啦啦”一声,活色生香!
杨师傅做的最后一道黄鳝菜,是用前面几个菜剩下的鳝鱼骨、鳝鱼头什么的,以及霉菜梗,分别熬制出汤;再黄鳝段、毛豆煸炒一会儿,加入过渡后的汤汁,放黄瓜几片,一锅风味独特的霉菜梗黄鳝汤完成,如果前面没有围观整个烹饪过程,我可能根本吃不出它是什么食材做的。
除了杨师傅做的这几个黄鳝菜,其他饭店也有一些黄鳝菜给我留下深刻印象。
淮扬名菜炖生敲拥有三百年以上的历史,拾吾號中餐厅·夜酒馆按照传统的做法先将黄鳝宰杀去骨,再用刀骨敲击鳝肉上百次,使肉质松散,这就是生敲的由来。成品黄鳝炖到呈浅金色的状态,富于弹性,酥烂醇厚。
轮廓三台灶的野生黄鳝,厨师说不用费劲了,只几片火腿一蒸算数,这是我第一次吃蒸的黄鳝,也是我印象里最鲜的黄鳝。
花房的黄鳝肚条居然是个夜宵菜,用半汤烧,里面放了夏天的大热门单品丝瓜,一口金汤是我夜里的满足叹息。
赟记天天见面·杭帮菜(黄龙店)做了一个鳝丝捞饭,黄鳝的油润、丰腴都体现在那一锅热气腾腾的饭里,端上桌后需要先搅拌一番,随着服务员的动作,阵阵香气袭来,干饭人激动了。
在杭州,几乎每个粤菜馆子都有啫啫煲,而啫啫黄鳝煲也是必备单品。这一份出自粤顺,当那锅盖打开,在滋滋声中,洋葱、大蒜、小葱、生姜等等混合起来的香味,会让人流口水你信不信?
以上就是我喜欢的黄鳝菜了,你有没有什么私藏?评论区分享一下呗!
标签: